My photo
1988年生于瓜拉丁加奴。喜欢左手捉笔,右手握卷尺。轻微色盲。吉隆坡拉曼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一个很不听话的小子,科内课本不读,偏偏学别人搞写作,未来去向还是个谜。个人酷爱乱写,东写写;西写写,写到满天都是文字,乱七八糟的。自中学想当作家,天天发白日梦,天天陶醉在文字耕耘的怀抱。 诗作收入《作家的家》、《南方鸟》、《东诗300首》、《一趟旅行》、《最后一本书》以及《恋念乡愁》。著有诗集《末日有时》(2012年,马来西亚大将出版社)、《室内之诗》(2013年,台湾秀威出版社)和《当你也寂寞的时候》(2014,马拉西亚雪隆兴安会馆出版社)。曾获第二届游川短诗创作奖佳作奖、第三届游川短诗创作奖特优奖、第十七届新纪元全国大专文学奖诗歌组叁奖、第三届海鸥文学奖新诗奖、台湾第九届林君鸿儿童文学奖童诗组三奖和香港第六届工人文学奖诗歌组首奖。诗作《鱼骨》入选《2012台湾诗选》。 EMAIL : tanweijer@gmail.com

Sunday, November 8, 2009

兴安文学营——新一代马华文学盛会

上周末出席了由雪隆兴安会馆主办,吉隆坡尊孔独中及大将出版社协办的第六届兴安文学营,笔者坚信在场的参与者全都获益不少。今年以现代诗为主题的文学营成功吸引了比往年多出两倍的人数,也再次为马华文学的前途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在科技泛滥的摩登年代,种种娱乐设施及活动的出现使到我国人民的阅读风气不理想。马华文学间接中也较易受到年轻学者的忽略。虽然本地出版社纷纷做好本分,尽力出版有素质的本土作品,又或者推出套书优惠价回馈读者,但是这些努力却无法整体地激起同学们对文学的热诚兴趣。
马华文学近年来颇受冷落已不再是新颖的话题了。在现实文字创作里,马华文学不啻要面对中、港、台的中文文学所带来的强力竞争,而且还需设法在不断向本地创作施压的国外翻译文学里头扎根谋求生存。少了宣传及适当的灌输文学知识令现在大半的在籍学生对马华文学都抱持一知半解的态度。
马华文学在马来西亚大学华文科系的课程大纲里只占有一席之地。大专生普遍上就轻“瞄”淡“读”马华文学,所以对马华文学只掌握皮毛上知识而已。课程中心大都放眼在古文及中港台三地的华文文学。当中值得我们质问的是:难道马华文学的文字价值还未达至中港台的水准吗?
当天文学营由马华文学前辈柯金德先生主持,活动分为四个环节:文学三感——感受、感动、感同身受;诗的魔术,魔术的诗;以诗入舞,舞动诗情及座谈会:笑谈文学。傅承德社长和其学子周若鹏先生各自以幽默轻松的口语与参与者分享写作技巧和分析好诗应有的意境,有助于喜欢创作散文、小说或新诗的年轻人。扬威国际舞台的马金泉先生采用团体相声(Choral Speaking)与全场同学老师一同透过肢体语言、舞姿及表情体会已故诗人游川的《非法木屋》。
有声有色的互动把场面搞热起来,大家顿时打成一片,听随马老师的指示,玩得不亦乐乎。在尽情地表演同时,同学们也不忘去了解该诗的意思,真是一箭双雕。其实,诗词的美通常以朗诵的方式去表达之外,透过舞步去体现诗的含义也是一门乐趣无比的艺术。换言之,为有偿是与众不同的发表方式去享受朗诗的过程才会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马华文学发扬光大,本地作家及学校老师们应携手合力,分层次向在籍的学生们推广马华文学。每年举办的花踪文学奖在推广本地创作天才方面向往都不遗余力,并且在广众间不断发掘、推荐新一代有潜能的作家。而曾经荣获这项文学奖的马华作家如黎紫书、木焱、许裕全等人在海外已备受肯定,证明了我国仍有许多写作人才还在等待成熟的时机来表现自己。
马华文学路途一生都极为坎坷,起伏不定的。像云里风先生这一类终身热衷于推广本土文学的精神人物已愈来愈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时候让步给年轻人扛起栽培马华文学的负担,自我投身于保护自己的文化的重任。马华文学是主观的,是我国华裔值得骄傲的遗产之一,所以大家绝对不可低估那些为马华文学奋斗的领袖。
总而来说,兴安文学营是我国文坛的主轴之一。马华文学是需要各方的持续支持才能支撑下去。即使我们年轻的这一代不能完全把马华文学搞得发光发热,但照旧把本土的华文文学保温下去也是好事,使到下一代亦能受惠。若有机会的话,笔者盼望来届的兴安文学营会继续多元化、多样化,让所有热爱马华文学的青少年同感深受,互相学习,一齐进步,在马华文学的土地上为自己铺上文彩。



2009.11.10刊于《星洲日报》·《言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